在中国,经济特区和经济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以吸引外商投资,而经济区是指已成为或有潜力成为经济发展引擎的重要城市群。中国最著名的三大经济区分别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以下简称长三角或长三角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现纳入粤港澳大湾区)以及环渤海经济区(京津冀鲁辽)。为了更深入解析城市群发展动态,CEIC宏观经济研究团队将陆续发布中国经济区系列主题报告。

 

长三角是现代中国发展历史最为悠久、发展程度最高的经济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9年,长三角经济区约占全国GDP的24%,人口规模达到2.27亿,超过了世界第五人口大国巴基斯坦。长三角经济区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2年成立。此后,在政府的一系列发展规划和政策下,该区域发展经历了数个阶段。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2019年12月,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2025年实现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

在最新的《规划纲要》中,长三角范围覆盖35.8万平方公里,包括上海市、江苏省(13个地级市)、浙江省(11个地级市)和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9年,该区域GDP达到3.4万亿美元,远超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印度(2.9万亿美元),仅比欧盟强国德国(3.9万亿美元)少0.5万亿美元。2019年,人口规模达到2.271亿,远超世界上一些大城市群,如纽约大都会区(1840万)、旧金山湾区(780万)以及东京湾区(4000万)。2019年,上海人均GDP达到22771美元,几乎与捷克(23102美元)和葡萄牙(23145美元)等发达经济体持平。

长三角人口-1

 

详细发展态势

2019年,长三角经济区GDP总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人口规模分别占全国城镇人口和全国总人口的18.3%和16.2%,进出口分别占全国的32.4%和38.4%。同时,长三角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的55.5%,并贡献了26.2%的全国地方财政收入。2019年,上海、江苏和浙江的人均GDP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江苏和浙江的人均GDP分别是全国的1.7倍和1.5倍。

表格-2

 

上海不仅是中国4个直辖市之一,也是中国4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一。浦东新区经济发展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巩固了上海作为中国主要经济引擎的地位。上海是著名国际金融中心,2019年金融业占上海第三产业产值的23.8%。上海城镇化率较高,几乎与发达经济体持平。2019年,上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58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

2019年苏省GDP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省。在2010-2019年期间,江苏GDP增速大多超过全国增速,2012年超出全国增速最多,达到2.27%。但自2017年以来,差距显著收窄。2018年江苏省GDP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05 %。从产业结构来看,2019年第三产业占江苏省GDP比重略超半数,第二产业占比44.4%。作为中国第五人口大省,江苏省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92美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48美元)。江苏省包括13个地级市。2019年,省会城市南京GDP增速在全省独占鳌头,同比增长7.8%。南京和苏州通常被列为新一线城市,意味着它们具有巨大的商业吸引力。

2019年浙江省GDP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广东、江苏、山东,且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第三。在过去十年里,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企业的迅速发展,浙江省第二、三产业稳步增长。浙江以私营部门发展强劲而闻名,许多知名互联网公司均在此设立总部,如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在浙江11个地级市中,舟山2019年GDP增速最高,同比增长9.2%。除泰州外,其余10个城市GDP增速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比增长6.1%)。

安徽是长三角相对发展滞后的省份。2019年GDP排在全国第1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8469美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264美元)。另外,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GDP总量仍低于上海。但安徽省2019年GDP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安徽省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1.3%和50.8%。经济实力较强的两个城市是省会合肥和芜湖。近十年来,合肥是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2020年9月,中国宣布计划在北京、湖南和安徽建立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人均GDP-3

城镇化-4

长三角内部比较

GDP来看,长三角发展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江苏、浙江均位于中国GDP前四大省份,而安徽全省GDP甚至低于上海。但2010-2019年,安徽省GDP增速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除了2016和2018年,上海GDP增速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长三角区域最低。近年来,上海市政府一直在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而非纯粹的经济增长率。

产业结构来看,上海是长三角第三产业最发达的地区。2019年上海第三产业占比最高,达到上海GPD的72.7%。自2011年以来,上海第三产业增速一直领先于第一、二产业。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占比23.8%,紧随其后的是批发零售(18.1%)和房地产(11.9%)。上海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进出口枢纽。

制造业是长三角其它三个省份的支柱产业。江苏省的优势是电子设备、机电设备和化工行业。浙江省的重点行业是纺织、化工和医药。同时,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浙江省的数字经济也在飞速发展。安徽省的汽车业规模最大,紧随其后的是家电和电子设备制造业。

过去十年里,长三角大部分地区都经历了快速城镇化的进程。2019年,除安徽外,长三角其它省份和上海的城镇化率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上海城镇化率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7.7 %,江苏和浙江的城镇化率也比全国平均水平(60.6%)高出了近10 %。2019年,长三角整体城镇化率为68.2%。

产业结构-5

 

新冠疫情影响:挑战与机遇

长久以来,作为许多出口导向型企业的驻扎地, 长三角在全球供应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冠疫情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供应链中断重创了该地区经济发展。2020年第一季度,长三角GDP出现显著下降,其中上海GDP降幅最大,达到6.7%,但降幅仍低于全国水平(同比下降6.8%)。事实证明,长三角经济在新冠疫情负面影响下保持了强大韧性,并引领了中国疫情后的经济复苏。2020年上半年,除上海外,长三角三个省份GDP增速均为正数,而中国GDP同比下降1.6%。2020年前9个月,江苏、浙江和安徽的GDP增幅分别为2.5%、2.3%和2.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比增长0.7%)。

2020年第一季度,除南京外,江苏12个城市GDP均出现同比负增长。但到2020年上半年,随着经济快速复苏,13个城市中有12个实现GDP同比正增长。2020年第一季度,除舟山外,浙江10个城市GDP均出现大幅下滑,其中最大降幅为9.9%。舟山第一季度GDP逆势上扬,实现同比增长10.3%。到2020年上半年,浙江超过一半城市成功扭转负增长趋势,实现GDP正增长。2020年第一季度,安徽省16市GDP均出现下滑。然而,在2020年上半年,安徽16个城市中有13个城市GDP出现涨幅。

政府的财政刺激方案大力推动了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但是,2020年政府收入的下降限制了其支出水平。截至9月,上海和安徽的政府支出仍低于疫情前水平。除江苏省之外,长三角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助力了疫情后的的经济增长。2020年前9个月,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浙江和安徽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4.3%和2.4%。在进出口方面,长三角表现大幅领先全国。今年前9个月,安徽进出口同比增长13.1%,浙江进出口同比增长8.6%,远高于0.7%的中国平均水平。

长三角的消费支出恢复较为缓慢。2020年前9个月,零售额出现负增长,但仍远低于全国降幅(同比下降7.2%)。新冠疫情爆发后的严格封锁措施限制了消费者进入实体店,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产业中心的长三角因此受益于线上销售的激增。除了线上销售,数字经济整体上为浙江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1 - 9月,浙江重点数字经济产业同比增长11%。

展望未来,后疫情时代给长三角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制造业一直是长三角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长三角长期以来与全球供应链紧密相连。尽管进出口出现反弹,但外部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可能需要更多关注国内市场,寻找新的增长机会。由于高端制造业较低端更具有弹性,疫情还可能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长三角产业合作的难点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以及重点产业的重合。2019年《规划纲要》旨在推动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达到较高水平,这与中国应对新冠疫情采取财政刺激计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谋而合,有助于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此同时,新经济的蓬勃发展也给长三角带来希望。作为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的经济区,在以“内循环”促进“双循环”的新倡议下,长三角经济有望继续领跑。

GDP划分-6

本文作者:吴歆彤,CEIC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师

 

中国主要城市宏观经济指标登陆CEIC中国经济数据库

CEIC中国经济数据库新增中国主要城市宏观经济指标,此次新增的8000多条数据列主要覆盖中国74个一线、二线和核心三至五线地级城市宏观经济指标。每个城市新增了91项指标,并根据数据源最多列出了长达10年的历史数据。目前对于地级市的指标覆盖,中国经济数据库中的每个城市已超过250条

 


 

如果您已经是CEIC的用户,请点击这里进入数据库直接查看本篇分析报告与相关数据。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您的客户经理或销售经理。

 

更多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行业数据,还请访问CEIC数据库